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老吴的礼物 正文

老吴的礼物

时间:2025-07-06 03:53:4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来源:一勺言卸任龙湖董事长,权力交棒80后,对我们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检讨功过的经典时刻。但功过评论,距离太近,容易受当下情绪、时点事件影响。因此说的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得出的结论却差之洞天。不如往前

来源:一勺言

卸任龙湖董事长,老吴权力交棒80后,老吴对我们而言,老吴这当然是老吴一个检讨功过的经典时刻。

但功过评论,老吴距离太近,老吴容易受当下情绪、老吴时点事件影响。老吴因此说的老吴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老吴得出的老吴结论却差之洞天。

不如往前掰扯掰扯,老吴拉开时间线,老吴无对比,老吴不伤害。老吴

对吴亚军的溢美之词已经很多,我换个语境来谈谈她在过往的角色扮演。

1,权力交接。

民营公司早晚都会面临权力交接。

我看优秀的权力交接,就用两个标准。下限是和平不流血,上限是功成不必在我。

权力交接达到不流血的底线,已属相当不易,否则不会有那么多流血的交接班案例。流血表现形式也很多,人事动荡,业务巨震,诉诸司法,散伙、一蹶不振,信心大衰退等等。

创业29年,龙湖的控股权经历了多个事件,但结构始终保持稳定。这是最大的牌面。想想看同城金科的一地鸡毛,就知道龙湖案例的含金量。

16年来,龙湖与万科、碧桂园等同行一度为行业包揽了最多的高层人事变化(至少在董小姐这里是这样),但是,在时间的大维度里,很多人事基本没有脱离吴同学-邵同学的轨道,前者选了后者,后者主导了人事变化,虽然不同当事人的感受与评价不一样,但是这个基本权力框架是不受影响的。吴给了邵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授权,后者回报给她的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龙湖业绩。

后来,老吴养病,回归,提拔陈序平,应对这一次行业大调整,过去四年,一气呵成。邵作为16年来的创业搭档,也平静接受了自己职业经理人的本分,开始往后站。

总体和平,无大震荡,迄今安然,达标好的交接班的下限标准。

‘功成不必在我’则是更高的天花板。它的内涵是,敢于为当下做不讨喜的事情,善于为未来提前储备能量,不要老想着上午栽树下午就乘凉,而是为公司提前输出预见性,危机感与应对策略。最后到底是谁登上领奖台,去享受欢呼,不是很在意。

很多大佬都梦想着让公司具备无人驾驶的能力,愿望很美好,但现实中自己却亲力亲为,管制的越来越细,在细节中迷失了自己,最后反而亲手杀死了这种可能性。

对比来看,老吴还是更愿意通过打造体系与软文化来驱动它的实现。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认知,是不可能激流勇退的。

想退而不能退,才是同行此时此刻最大的悲哀。

总体而言,老吴达标了权力交接的好样本。

2,文化与组织遗产。

仕官生这个组织产品,从2004年启动,运行18年,到今天为止,迎来一个以仕官生陈序平晋身龙湖董事长的结果,完美成年。

过去十年,仕官生为龙湖培养了新鲜血液,打通从下往上的职场流动性。中间也有大量的仕官生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翻车。我从人性与历史的角度看,太正常了。

仕官生是一个精英思维酝酿的组织人力产品,它能够活下来,必须要有一个环境与之配套。没有匹配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场人力试验可以被同步命名为‘杀死那个年轻人’。因此,仕官生与龙湖企业文化,可以是镜像关系,一个具体,一个虚拟。

今天,龙湖仕官生至少在认知度上变成了一个与万科、中海海之子比翼齐飞、行之经年的大IP,当年的原创者、执行者、当事人看到本文的此刻,都应该在内心给自己点个赞。

至于也有很多仕官生职场翻车,去职,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龙湖仕官生背景的高管入职同行后,引发文化冲突、组织冲突,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年轻人初尝权力的滋味,一时间把持不住,被污染、被攻陷,也是常有的事情,不唯龙湖,大家人性皆如此。

反而正是因为这种争议性,仕官生这类组织试验,显得非常真实,也很见难度。那么多同行都在做管培生试验,真正跑出来的却没有几个。

此时此刻,中海庄勇,万科解冻、龙湖老吴,可以心意相通。

3,融资成本。

龙女王金句很多。但我印象深刻是这一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尽可能远离,尽可能早一点远离。

一个刻于女王内心的敏感性,塑造了龙湖今天的样子。

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在我看来,非它莫属——资金成本。

房地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这本是一句废话。但是,后面的选择不同,老板们的命运也开始出现分野。

有人选择贵的钱,为了消化财务成本,于是建立了一套快进快出的地产产能体系。

有人选择便宜钱,认定资金成本才是竞争终局的终极试炼,于是建立了一套他们最满意的业务体系给金主与市场看,以便筹到便宜钱。

老吴肯定是选了第二个路线。2012年我第一次与龙湖高管接触,就感受到这种高层共识。

过去十年,以她的意志为主导,龙湖在开发规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储备出第二个持有版的龙湖。

今天的天街有两重属性。从业务上看,天街是收租型业务,老吴让自己成为新鸿基当年‘货如轮转、租售并举’转型的学生;从资本市场看,天街是是他们熟悉的语言,老吴用它与他们打交道,好不亲切。

结果只有一个:龙湖过去十年的资金成本一路下行,称冠民企,甚至低于央字头的金茂、华润,以十年之功,让民营公司跨越了公司血统红利,在当下的中国,简直是极难复制的奇迹。

可是,为了打造并时刻保持住这条在5%以下跳动的生命曲线,龙湖必须犯更少的错,兑现更强的战略定力与纪律,这又何其之难。

资金最势利。便宜的钱是一些特定地产业务真正有生长可能性的前提。今天的龙湖有至少五大航道还在维持,龙女王退休之前,这就是她给继任者最好的礼物。

4,地产多元化

2015年以来,行业里发生的地产多元化,令人心潮澎湃。我一度认为地产已经无新闻了,但是,多元化,重燃可能。

这轮多元化,前半场感觉是,大家兜里有钱,野心驱动;后半场越来越像是,为了抗击周期与风险,在公司开发之外,加点经营性与服务型元素。

事后看,万科与龙湖是两家投身其中、付出最多资源,代价与经验同等大的代表。六年下来,一个轮回,两家公司都各有收获,也都进行了收敛聚焦。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想表达的是,即使是资金成本已经很优秀、决心很大的两家头部房企,都在地产多元化上进行的这么曲折,充分证明了地产转型的难度。

对行业来说,郁亮与老吴把学费替大家掏了。

终局与高潮,还在远处。老吴转身后,陈序平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龙女王转身的时候,用这篇文章与龙湖的上一个时代做一个总结。

昨天晚上,龙湖的一些微信群里已经有人在期待董小姐的稿子了。过去多年,董小姐的文字基本没有缺席龙湖的任何重要时刻,她也有很多想写的,跃跃欲试。

但是,我对她说,这次还是我来写吧。

她说,陈序平时代就交给我吧。

新组建一个物流地产群,欢迎来自AMC、物流投资的朋友入场,我们愉快地聊天,顺便可以做点生意。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加群,请务必注明姓名,公司与职务。感谢支持一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