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正文
时间:2025-07-05 23:57:41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 题:【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记者 左宇坤“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589米长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还来了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 题:【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记者 左宇坤
“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589米长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还来了个90度转身”……
这十年,让马如此种种高效的斯克中国建设速度,在海外社交平台被外国网友称为“基建狂魔”,惊叹被频频围观,何难并火回国内。复制甚至,基建狂魔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转发“9小时改造火车站”的让马视频,并赞叹中国先进基础设施的斯克发展速度。
“基建狂魔”圈粉世界,惊叹直观是何难海外舆论场对中国基建能力的惊叹和钦佩,背后则是复制西方对难以复制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基建狂魔感慨。
中国基建史,让马是斯克一部逆袭史
“高山大海也无法阻止中国修路的脚步。”英国一档著名汽车节目曾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高速公路网,主持人在节目中连连赞叹,“不是因为地形有多简单,是因为中国人有强大的信仰。”
1988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而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09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曾经,广西第一趟进京列车需要运行60-70个小时,如今南宁至北京最快高铁仅需10.5个小时,实现“半日达”。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总量超过100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使2000公里范围可4小时通达。在这背后,是“基建狂魔”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路向前完成逆袭。
如今,中国基建还走向国际,向世界分享中国速度。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就连批评中国态度最坚决的人也惊叹于该国建造桥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能力。”华尔街日报2021年4月5日曾刊发文章《美国羡慕中国的基础设施,但要模仿它并非易事》称,两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制度,在改善基建方面美国可以直接运用的中国经验可能有限。
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奋斗史
纵论古今,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到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超级工程,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不缺 “基建魂”,也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国速度”的诞生,离不开中国现代化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恒心,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以及民众的万众一心。
为了世界上首条环沙漠铁路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早日通车,在施工高峰期,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零下20℃的严寒里坚守岗位,最后用时仅三年多让和若铁路实现通车。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电力联网工程中,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100多名村民团结一心,经过多次演练,靠肩挑背扛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说。
日前,被称为“国际工程界诺贝尔奖”的2022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奖”揭晓,中国斩获九个获奖项目中的三项,成为获奖最多的国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碧波横卧,天山三线公路物畅其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傲立于风暴海域……大江南北,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在速度与激情中落地,勾勒出中国发展的。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创新史
曾经,摆在“基建狂魔”面前的主要难题是地图上的山海湖泊、设备里的技术难关。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也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亮点。
2022年各省份纷纷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有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的则明确“加快”,“十四五”全国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
新基建带来大放异彩的“云”业态运作在“云上”,落笔在“脚下”。数实融合,各地澎湃进行中的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承载着扎实增进百姓福祉的愿景。
来自偏远山区的农家,借助顺畅的直播、通达的物流,可以把特色商品卖到全国。
依托于5G网络,医生所在的主操作台和患者所在的操作台可以跨越山海,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远程指导与诊疗,让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
……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并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重塑出行时空,增进百姓福祉。各种数实融合的基建项目带来的种种新技术、新体验,是“基建狂魔”在用决心和艰辛书写民生实录,圈粉世界。(完)
天津明日起所有乘客乘公交均须出示健康码2025-07-05 23:55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华山医院专家:意义不止于医药领域2025-07-05 23:49
【育儿问答】宝宝睡觉偶尔会惊醒是缺钙?2025-07-05 23:48
92天,蔚来亏了41个亿2025-07-05 23:45
新东方庆祝成立29周年现场未见俞敏洪,回应来了2025-07-05 23:36
合肥部署防疫措施,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2025-07-05 23:30
富瑞:维持名创优品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5.2港元2025-07-05 23:11
美交通部因航空公司不提供退款对其罚款超700万美元2025-07-05 23:00
市值暴跌3000亿美元后已到谷底?大摩、花旗重新看好特斯拉2025-07-05 22:26
地产板块亮眼!主题基金“水涨船高”,后市机会在哪?2025-07-05 21:53
产品包装被指“土”,口子窖称会加强美感设计2025-07-05 23:57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文章: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层级应进一步提高2025-07-05 23:51
《风险治理蓝皮书: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2025-07-05 23:43
江水变空调 地热暖意浓2025-07-05 22:40
“活”用专项资金开封加速推进“保交楼”2025-07-05 22:27
自如熊林:邀请业主参与装修过程后,内部质量管理压力比以前大很多倍2025-07-05 22:26
我在成都给AIGC泼一盆凉水2025-07-05 22:22
空军原政委丁文昌同志逝世2025-07-05 22:19
95后硕博士流向哪儿?这些二线城市“抢人”风头强劲2025-07-05 21:40
任泽平:是该出手稳楼市了!2025-07-05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