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 正文
时间:2025-07-07 05:13:5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曾毓群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乘联会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有望达到650万辆。被誉为新能源“心脏”的动力电池备受关注。业内预测,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0%,达到340
曾毓群(宁德时代创始人、先进董事长、电池电动总经理)
乘联会预测,技术基础今年我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有望达到650万辆。全面被誉为新能源“心脏”的支撑动力电池备受关注。业内预测,先进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0%,电池电动达到340GWh,技术基础预计2025年增长到1TWh以上,全面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支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先进董事长、电池电动总经理曾毓群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技术基础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好用的支撑、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是全面电动化的关键,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好产品来自不断研发和不断迭代进步。
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减碳尤其重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让电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曾毓群:价格实惠、皮实、无后顾之忧是王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是什么?
曾毓群:好用的、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是关键,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而好的产品来自不断研发和迭代进步。另外,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宁德时代推出麒麟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55Wh/kg,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并且采用最新的NP2.0高安全防护技术。
新京报贝壳财经: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对动力电池有什么要求?
曾毓群: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不仅要先进,还要绿色。根据中汽研报告,纯电动车在燃料周期减碳贡献非常明显,同时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占比高达40%,所以在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减碳也尤其重要。
国外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研究已经率先启动,并在加快推动。正在立法的欧洲电池法明确指出,2024年要求企业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管理。美国刚刚立法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在加速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美国参议院也提出要制定清洁竞争法案,电池产品的碳属性已成为欧美下一步监控的重点。
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国电池碳足迹研究情况如何?
曾毓群:中国虽然是电池生产大国,但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尚有差距。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电池碳足迹的监管也应该形成全球统一标准,要国际赋能。标准的制定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充分的数据库做支撑,而这些方法论和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全产业链大量实际数据。
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聚集区,尤其是中国,在电池产业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四大主材和电池产品供给全球。因此,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和亚洲应该更积极主动,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造成中日韩生产的同类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实现低碳电池?
曾毓群:要实现低碳电池,我们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2019年宁德时代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面研究梳理产品碳足迹,研究发现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自上游的碳排放。
从降碳措施来看,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此外,基于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构成,通过绿色电力和大规模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升级等措施,可实现绝大部分碳足迹的减少。
推动绿色电池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让消费者、车企在使用绿色电池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说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应该设置电池碳足迹的条件,只有使用低碳足迹的电动车,才能拿到积分,或者才可以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建议研究动力电池碳积分的政策,鼓励绿色低碳电池的发展。
另外,应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为电池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政策保障。
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南威软件入股的四方伟业冲科创板:员工大量离职,应收账款连年增长2025-07-07 04:59
民生银行去年净利超343亿增0.21%,营收降逾8.7%2025-07-07 04:57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根植时代 精选成长2025-07-07 03:59
生物科技企业过冬: 加速商业化应对融资低谷2025-07-07 03:52
对冲基金削减风险敞口 押注美股反弹为熊市陷阱2025-07-07 03:49
辽宁海城一货运司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被立案侦查2025-07-07 03:45
美军三高官齐聚澳大利亚,英媒:美澳要整合太空和网络合作“对抗中国”2025-07-07 03:45
国家卫健委制定《氯巴占临时进口工作方案》患儿家属:已有患儿断药,希望进口越快越好2025-07-07 03:32
易会满重磅发声, 中字头板块大涨!中金研报: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有提升空间2025-07-07 03:11
俄副防长:将大幅减少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的军事活动 为下一步谈判创造条件2025-07-07 02:58
国有大行密集与优质房企达成战略合作 综合授信额度达数千亿2025-07-07 05:07
广发:如何看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2025-07-07 04:53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来了,哪些赛道值得关注?顶流基金经理布局相关股2025-07-07 04:50
到2025年力争播种面积1.6亿亩,经济日报:加快推进大豆产业振兴2025-07-07 04:19
西南证券:首予绿城管理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8.24港元2025-07-07 03:41
梅津斯基:俄罗斯并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2025-07-07 03:38
日赚近2亿元!中国石化去年业绩创近十年最好水平,股价却“破净”!2025-07-07 03:25
碧桂园服务2021年年报:稳健增长,营收破288.4亿元2025-07-07 03:08
金融街论坛看中国经济:稳大盘后如何守“底线”?2025-07-07 03:02
7位俄军将领被传在乌克兰阵亡,实情如何?2025-07-07 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