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粮食丰收在望: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满足食物消费新需求
原标题:2022年粮食丰收在望: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满足食物消费新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实习生邹济予 北京报道 粮食是年粮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也是食丰收望食物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粮食我国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结构2012年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不断2015年开始,优化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满足2021年粮食产量近1.37万亿斤,消费新需创历史新高,年粮今年又是食丰收望食物丰收年。
日前,粮食国家发改委举行的结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不断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优化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满足
一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二是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两个积极性;三是推进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今年粮食有望再丰收
“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实现1.3万亿斤以上目标有把握。”曾衍德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粮食生产经受多重考验,去年罕见秋雨秋汛增加夏粮生产压力,今年南方极端高温天气增加秋粮生产压力,叠加疫情、外部环境变化,今年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中天气变化受关注程度颇高。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约占全年粮食产量大数的五分之一,占口粮的四成,以冬小麦为主。去年秋冬种时多地遭遇罕见秋汛,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5个省有1.1亿亩小麦晚播半月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虽然保住了播种面积,但苗情复杂。
为保夏粮生产,农业农村部从抓好麦田管理、抓好防灾减灾和抓好春耕备耕三方面出发,采取系列措施。目前夏粮已丰收到手,今年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也已丰收,今年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
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主要包括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和大豆等。今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长江流域旱情迅速发展。
受高温干旱影响,7月以来农作物受灾面积40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与近5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
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等多部门统筹安排和各地积极防灾稳产的努力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主产区特别是北方地区长势较好,丰收有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南方罕见高温干旱对我国整体粮食产量影响有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地域广,粮食产量有增有减,总体仍以增为主。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玉米,其主产区主要集中于华北和东北,尤其是东北,今年玉米主产区雨水条件较好,能实现稳产增产。
二是长江流域虽然出现极端高温干旱,但完全减产或绝收的面积有限,我国通过抗旱、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灌溉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应对了自然灾害。
三是今年全国粮食价格高,政府高度重视党政同责,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意味着局部地区粮食单产可能下降,但播种面积扩大对冲了单产下降影响。
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粮食产量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
分品种看,近十年来,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21年稻谷产量42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6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3%;小麦产量2739亿斤,增加289亿斤,年均增长1.2%;玉米产量5451亿斤,增加860亿斤,年均增长1.9%;大豆328亿斤,增加59亿斤,年均增长2.2%。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粮食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该国或地区粮食安全。自2012年起,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483.5公斤,比2012年增加31.4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
近十年来,同样增长的还有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单产,较2012年,2021年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分别提高8.4%和2.8%。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粮食长期稳产增产,主要在于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落实、优良品种和农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调动。
李国祥则认为,科技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背后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指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到“十四五”末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
另外,李国祥表示,系列政策也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如党政同责的落地落实,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推出,各部门及时有力政策对冲异常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高发、重发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冲击等等。
我国已经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我国粮食产需仍处紧平衡态势。
“现在中国已基本解决粮食安全的数量问题,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李国祥认为,接下来保障粮食安全,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后粮食安全需求的新特点,相应不断优化粮食供给结构。
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除了扩种大豆和油料外,赵霞认为我国粮食安全要更好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口粮品种和其他粮食品种的生产布局,满足口粮消费结构的转变。同时深入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提高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增进“无形良田”。
-
中疾控详解居家隔离与居家健康监测区别:后者不限制同住人员活动风向突变!巴菲特290亿抄底台积电,引爆整个板块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一研究员被控向中方提供商业秘密,外交部回应10月经济恢复放缓,优化防疫及稳楼市政策有利于四季度向上修复苹果Apple Music现身Model S,有望登陆特斯拉车机系统美芯晟净利润承压:毛利率弱于同行,与股东家属关联交易引关注美股“死多头”彻底转向,摩根大通进一步看空美股!花旗称科技股的麻烦远未结束银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4天赚1200 成“董事长专业户”丰台多个重磅项目亮相服贸会“北京日” 现场签约91亿元特斯拉失控致死陷入罗生门:EDR数据难以篡改,到底是刹车失灵还是驾驶员操作失误?
- ·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 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 ·宝馨科技再砸18亿扩产异质结,光伏“新玩家”为何青睐新技术
- ·券商资管“扛把子”掉出TOP20,东证资管究竟怎么了?
- ·连花清瘟生产商急招大量短期工! 180一天包食宿
- ·还能上班吗?可以出门采购吗?地铁还运营吗?白云区疫情防控问答→
- ·美日等国拟共筹200亿美元气候融资以助印尼摆脱燃煤发电
- ·新力金融9个交易日最高暴涨近50%!公司二股东海螺水泥宣布减持,海螺今年3月就想减持 因股价未达预期未执行
- ·兴业银行首批通过“个人养老金基金行业平台”验收测试
- ·无锡瞄准“第二机场”?丁蜀机场通航,谋划转型民用支线机场
- ·第五届进博会,上海合作交流采购团实现意向采购额5.5亿元
- ·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10% 美国LNG出口港推迟重启加剧担忧
- ·亚马逊在美国推出虚拟医疗诊所
- ·央行、银保监会: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 ·三部门发布有色金属碳达峰路线图,行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 ·泽连斯基突然发布:提出“和平方案” 一共10项提议
- ·外媒:特斯拉股东质疑马斯克560亿巨额薪酬方案,后者将出庭作证